澳大利亚打工度假签证陷阱多,中国公民需谨慎维权
白先生在澳大利亚的一家农场工作
澳大利亚公平工作委员会专门制作了中文宣传提醒动画
白先生在工作
近年来,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向中国公民开放打工度假签证,“边打工边度假”的旅行方式受到不少中国年轻人的推崇。然而,近日,多名赴澳打工度假的旅行者向北青报记者透露,他们在打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陷阱。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确实接到过打工度假旅行者的投诉。他表示,赴澳打工度假前,旅行者应详细了解相关打工规定,慎重选择工作单位,如遇到纠纷,应及时向领事馆和当地劳动部门投诉,依法维权。
收入低于最低工资
维权费用逾2000澳元
2015年,澳大利亚开始对中国公民开放打工度假签证,持打工度假签证的中国游客除了可以来澳旅游外,还可以在12个月的居留期间合法打工赚钱,且不能为同一雇主工作超过6个月。
澳洲政府规定,打工度假签证申请人递交申请时年龄需在31岁以下,拥有至少两年大学学习经历或大学学位,具备基本英语水平。这种“打工、赚钱、旅游”的签证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但因为每年只有5000个名额,有幸拿到签证的人也算是“幸运儿”。
大学毕业后,彭女士成为首批5000名获得工作假期签证的中国人之一,并于去年年底开始在黄金海岸的一家寿司店工作。
彭女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自己在网上看到了这份工作信息,随后在这家寿司店工作了大约三个月,有时一天要工作10个小时。虽然店里提供食宿,但每小时工资只有10澳元,远低于澳大利亚每小时17.7澳元的最低工资标准。“但当时正是兼职淡季,没办法,只好接受了这份工作。”
去年10月,她突然被告知,餐厅要收回她的宿舍,寿司店不再雇用她。当她向餐厅老员工询问解雇原因时,他们说彭女士不是餐厅需要的人。
加上之前在餐厅受过的几次委屈,彭女士决定就薪资问题向澳洲公平工作申诉专员公署投诉。“我在投诉前了解了相关规定。在餐厅的最后一天,我拍下了店里的工作时间登记表和我每次领工资时签的工资本。我在餐厅里拍照,还准备了我穿着员工制服和在餐厅就餐的顾客合影的照片。”
此外,彭女士还向公平工作申诉专员提供了该寿司店所属公司的名称和商业登记号码,以及她的护照和工作假期签证的照片,以证明其工作的合法性。
去年12月,彭女士将材料交给了调查局,调查局要求她计算自己的工资损失。今年1月彭女士回国后,调查局打电话给彭女士,并在电话中与店家对质。由于彭女士的证据非常齐全,而且店家确实没有向彭女士缴纳税款,存在偷税漏税的嫌疑,店家最终同意赔偿彭女士。
彭女士向北京青年报记者提供的仲裁文件显示,公平工作调查办公室裁定寿司店须在7天内支付彭女士2259澳元,工资要以电子转账的方式转入彭女士指定的账户。彭女士称,这个数字比她算的要少,“店家以为我一天的餐费是10澳元,而不是5澳元,后来我就没管这个问题了。”几天后,彭女士收到了工资。
租房却没工作
缺乏证据维权困难
凌女士还获得了打工度假签证。“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用这句话作为微信签名的凌女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2016年,她获得了澳大利亚打工度假签证,并于9月飞往悉尼,开启了打工度假之旅。
但她没有想到的是,由于人生地不熟,又刚刚开始工作,她一分钱没赚到,反而花了不少钱。
她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自己看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一家香蕉农场在招工,“这个农场的招工启事上给的工资挺高的,农场的照片也很漂亮。我觉得应该去那里体验一下在国内很难体验到的农场生活,于是就发邮件报名,几天后就收到通知,对方愿意让我去那里工作。”
不过,在邮件中,这位农场主表示,由于农场距离市区较远,为了让她能按时上班,凌女士需要租用农场主提供的农场宿舍。“农场主说住宿价格是每周100澳元,我当时觉得有点贵,但农场主发来宿舍的照片给我,我觉得条件不错,算了一下工资,付了住宿费后应该还有余钱,就答应了。”
凌女士按照农场主给的地址来到农场,入住宿舍后发现住宿环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因为刚到澳洲,想到这里可能也是这样,就没再说什么,直接跟农场主签了协议,交了房租押金。”
没想到,随后的7天里,凌女士多次询问农户何时开工,但农户始终以天气不好等理由,称暂时不能开工。“我跟农户说好了,摘香蕉的工资是计件的,按照我摘多少根香蕉给多少报酬。如果不开工,我一分钱也拿不到,但每天还要交十几澳元的房租。”
与准备好所有证据的彭女士不同,凌女士正准备与农场老板对质时,却发现之前自己签的协议是房屋租赁协议,根本没办法证明双方的雇佣关系。最终凌女士失望地离开了农场。“后来我跟雇主签协议时,就很注意每一个细节,再也没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据公平工作申诉专员公署提供的信息,根据规定,澳洲任何雇主不得要求工人预付工资以获得工作。如果有人在工作前要求你预付工资,你上班时就要谨慎了。
避免在工作假期期间被骗
英语水平是关键
白先生去年7月去了澳大利亚,成为一名打工度假旅行者。“到布里斯班的第一天,一位台湾室友告诉我,附近有个地方叫喀布丘,但来这里打工度假的中国人都称它为‘恐怖山’。”
他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之所以叫“恐怖山”,是因为这里有很多草莓农场,每当草莓成熟时,就会招募大量打工度假的年轻人来这里采摘草莓,但人们往往发现,自己打工赚到的钱少得可怜,因为已经预付了房租和押金,导致入不敷出。
“这个台湾室友告诉我,他在这里一周只能勉强挣200多澳元,但每周的房租要110澳元,还有100澳元的押金,一周只吃面包,勉强存下一点钱。很多人工作一周就发现账户赤字了。”
白先生发现,“恐怖山”确实存在一些针对打工度假者的旅游陷阱。“我在网上看到很多农场的招工广告,这些广告甚至直接用中文招工。”但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有些广告中暗藏陷阱。
他说,被“恐怖山庄”骗的原因,是收入不够维持生计。“这类骗人的农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求农场提供住宿。”在他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展示的一份招聘广告中,雇主用中文要求工人提前向农场老板缴纳两周以上的住房押金,甚至要求工人提前两周向农场老板辞职,否则押金不退。“因为你已经交了押金,到了农场发现入不敷出时,就很难脱身了,最后只能自食其果。”
此外,白先生表示,农民工还需注意自己所打工的农场的规模。“很多农场会宣称自己能赚很多钱,但几乎所有农场都是按计件工资支付工人工资,而且农场规模小,一天很难收割到足够的农作物来赚钱,收入也很难保证。”
对于如何避免工作中的陷阱,白先生说,关键就是“学好英语”。
“如果你英语不好,很难融入当地社会,不怀好意的人就会抓住你的弱点,利用你。其实,只要你和当地人交流,他们就会告诉你,这些养殖场有问题。”此外,白先生说,他还见过农民工因为英语不好被骗后向劳动部门投诉,但无法向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放弃了索要赔偿金的例子。
“其实,澳洲政府网站上有很多关于如何避免出国打工陷阱的详细指南和介绍。如果你的英语好,通过阅读这些信息,你就能避开大部分的打工陷阱。”白先生说。
公平工作申诉专员:
提醒工人保留工作记录
澳大利亚公平工作监察员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近年来,监察员办公室处理了不少农民工的投诉,其中不少投诉发生在餐馆、咖啡厅等餐饮场所以及一些农场。他提醒工人们,选择在这些地方工作时,要注意查看餐馆的执照,并保留工作记录。
澳大利亚公平工作申诉专员公署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近两年他们接到不少涉及中国公民的投诉。他表示,如果工人权益受到侵犯,应尽快向申诉专员公署投诉。“申诉专员公署提供中文翻译服务,而且这项服务是免费的,中国工人不必担心语言问题。”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
认真履职 依法维权
在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官网上,使馆参赞戴双明曾分析称,打工度假者年轻、涉足不深,缺乏社会经验;他们流动性大,分散在全澳各地,尤其是偏远地区,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复杂;他们对当地社会环境陌生,但又充满好奇心和冒险冲动,这些特点客观上使他们属于高危人群。
对于中国打工度假者在澳遭遇就业陷阱问题,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工作人员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使馆确实接到过打工度假者的投诉。
他表示,打工度假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工资、房租、福利等问题上,针对打工度假者遇到的问题,使馆已多次发布领事服务提醒。赴澳打工度假前,旅行者应了解澳大利亚公平工作部关于打工的相关规定,详细了解工作单位相关信息,慎重选择工作单位,如遇到纠纷要及时向领馆和当地劳工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身权利。
使馆提醒打工度假签证持有者,其在澳享有与澳大利亚居民同等的工作权利,依法享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每周最长工作时间不超过38小时。此外,雇主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提前通知劳动者并支付裁员补偿金。
澳洲公平工作申诉专员建议劳工在找工作时要谨慎,工作前要明确薪资,工作过程中要保留工作记录。根据规定,雇主应在新员工入职前或入职后尽快给予员工一份《公平工作信息声明》,让新员工了解其工作条件。此外,雇主必须向员工提供工资单。打工度假者可以检查雇主是否按规定提供了相关信息。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应保留证据并向公平工作申诉专员提出投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文/记者 曲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