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拥有全球最多咖啡馆的城市,软实力与人民城市的完美结合
编者注
一个让人向往、让人流连的城市,一定是一座在细节中蕴含着特殊精神和韵味的城市。
回首岁末,澎湃新闻试图从一座公园、一条河、一个村落、一杯咖啡的时光流逝中,寻找上海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努力打造人民城市的新格局: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努力营造最好的人居环境。
按照村上春树的逻辑,上海是地球上最繁华的城市。因为他说过,“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人愿意开咖啡馆,那么无论它多么繁华,内心都只是一座空城。”而上海是世界上咖啡馆最多的城市。2021年上海发布的《上海咖啡消费指数》显示,上海现在有6913家咖啡馆,远超伦敦、巴黎和东京。即便在疫情面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涨。
在上海,连锁咖啡店与独立咖啡店相得益彰。有的放下架子,融入社区生活;有的营造出人人都想打卡的“网红情怀”;有的专注于精品咖啡,在咖啡豆和冲泡技法上做文章。一间间散发着咖啡香气的咖啡店,见证着居民每天匆匆的脚步和整个街区的四季变幻。在上海,咖啡店不再只是小资的代名词和白领美女打卡的场所。喝咖啡是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的生活方式,就像热门电影《爱情神话》中世代相传的鞋匠三代也有属于自己的优雅咖啡时光。
上海人以一杯咖啡开始新的一天。
第二间
游客和行人从咖啡馆走过。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丁小文拍摄。
陈丹燕选择咖啡馆有几个标准:一定要有落地窗,要临街,而且不要太大。这样,她可以在写作的间隙偶尔“环顾四周”,左顾右盼,直到读到自己想说的话。
位于Udak设计的绿屋旁,德宏Dehome咖啡即便在独立咖啡馆林立的上海也有着独特的气质:它只售卖云南咖啡,咖啡豆充满着当地的风情与文化;外立面的红砖颜色、室内的木质色调,让咖啡馆充满了“七彩滇南”的风情;难得的是,它并不强调“网红打卡”,整个咖啡馆透露着一种沉稳、轻松的氛围。
陈丹燕在咖啡厅工作
陈丹燕沉浸在这份平静之中,电脑打开,桌上摊开着各种材料:笔记本、参考书、图片……她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还随身带着文具盒的人。笔是作家最好的朋友,键盘只能是其次。材料整理好后,咖啡往往就端上来了,但她并不着急动笔。陈丹燕就像一个勤奋的水族馆管理员,透过薄薄的玻璃看着窗外U型斑马线上的行人像鱼一样“游动”,开始在心里构建他们的喜怒哀乐。
陈丹燕《窗边的野景》
窗外,一群孩子在警察的引导下过马路。每一个行人,或许都写进了陈丹燕的文字里
这样的想象有时长,有时短,但这并不重要。在咖啡馆里,陈丹燕可以一坐就是半天,一边打电话,一边敲打键盘。女作家应该有自己的房间,但不能一直呆在房间里。咖啡馆就是她的第二个房间。
俯瞰咖啡店附近的街区
“两面派”
年轻人喜欢聚集在板镇入口处
如果你从来没有站在咖啡小镇门口喝过咖啡,你就不能称自己为潮流引领者。
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三路合称为“巨鹿路”,在这里,走三步就能碰到身着Y2K风格的年轻男女,走五步就能碰到手拿滑板、夹着飞盘的运动型年轻人,他们的目的地,多半就是板城。
店铺的招牌就是这辆绿色的自行车
店内没有任何招牌,只有一辆绿色的自行车停在门口。室内设计是当下最流行的极简风格,绿植繁茂,莫兰迪色点缀,完全符合当下时尚达人的所有兴趣。Slab Town 最热闹的地方不是店面,而是门口——手捧一杯咖啡,站在绿色自行车旁,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富民长乐街居委会,Seven给阿姨们传授咖啡知识
这一面极尽潮流,另一面你或许想不到。店主Seven从开店起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是一家社区咖啡店,不仅服务来这里打卡的年轻人,更属于这个“超级富豪”社区的原住民。开业三个月后,Seven带着自己的咖啡师来到富民长乐街道居委会,给独居或留守的老年阿姨们分享咖啡制作知识。在咖啡文化源远流长的上海,很多老人确实是喝着咖啡长大的,他们需要的是一杯醇香的咖啡,以及年轻人的体贴与关怀。
七、板坯镇的主人
咖啡课堂上,阿姨们学习如何冲泡咖啡
秘密基地
人民咖啡馆外
上海,夏夜,台风天。月光下的四行仓库有种独特的冷意。巨大的墙上的弹孔在战争过去八十多年后,依然透露着沉重的历史印记。
虽然夜雨刚刚停,但街边依然有人奔跑、约会,让这条街的气质更显柔和。当代诗人王小龙循着斑驳的痕迹,走过有路灯的街角,走进一扇没有痕迹的铁门。
黑白电视墙讲述着这里的过往
铁门后面,是王小龙和老友们的秘密基地——人民咖啡馆。位于原四行仓库旧址、苏州河畔的人民咖啡馆,挂满了红星、红标语、《新青年》等。每当咖啡的香气飘散在空气中,王小龙就忍不住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当晚在咖啡馆里等待王小龙的,是他的四位多年好友——黄石、张军、叶奎夫、周子锋,他们是上海摇滚乐的第一代。30多年前,这些热血青年随着上海的本土摇滚乐摇曳。如今,他们已不再年轻,但志向依旧。
周子锋、黄石、叶奎福、张俊(从左至右)在人民咖啡馆
人民咖啡馆的怀旧装饰
正如王小龙所料,站着唱歌的人一定是周子峰;叶奎夫面带笑容,黄石戴着眼镜认真听着,张俊则是一脸严肃。王小龙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拖了张椅子靠墙坐下。咖啡的香气是他那块小小的玛德琳蛋糕,陪着他一起回忆过去的岁月。
周子枫弹唱,黄石拍手
人民咖啡馆的咖啡师正在制作咖啡
客厅
聚集在Lilli咖啡厅的外国人
从上海一栋普通的老西式建筑,到如今民选出来的“超级网红”,武康大楼周边的咖啡馆越来越多,其中,设计师李继新就经常去武康大楼对面的lilli Baker&Spice。
在她眼里,如果能抢到莉莉门口的位子,就能拥有一个欣赏武康大楼的绝佳位置:正对面,两棵大树正好遮荫在大楼的两边。在这里工作的时候,眼睛看着电脑累了,抬头就能看到矗立在那里的武康大楼,让人心旷神怡。
李季认为,这里是最好的观景点。
坐在这里,她能看到的不仅仅是武康大楼,位于十字路口的她能观察到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人们的生活状态:穿着lululemon的年轻人清晨慢跑,穿着帽衫的外国人悠闲地遛狗,脖子上别着宝石胸针的老太太们聚在一起吃早午餐,画着精致妆容的美丽女孩们在店门口摆造型拍照……傍晚,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兴致勃勃地从酒吧走出来,转身去甜品店补糖。
设计师李吉新在这里观察、做白日梦、会见朋友
淮海中路与武康路等五条道路交汇处
这或许是最能代表上海国际气质的街区。李季欣曾在西班牙留学,武康大楼散发出的社区文化,让她想起了巴塞罗那安静却又不失热闹的街区。新与旧、传统与时尚奇妙地重叠,年轻人追求复古,老年人则风情万种。它属于游客,也属于每个在这里生活的人。现在,无论是工作会议,还是和朋友的约会,李季欣都会选择里尔,她会反复提醒他们在咖啡馆八点开门前到店:黄金地段人气爆棚。
海报设计:朱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