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现 6200 元一杯的咖啡,天价咖啡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咖啡定价过高并不违法,但诚实的广告是前提
11月15日,记者来到这家售卖6200元咖啡的咖啡店,但这款咖啡已经卖光了。店员解释称,应老板要求,暂停销售,“咖啡豆数量有限,目前已经预留了两杯。”他表示,会和消费者协商咖啡的配送时间,“一杯大概用20克咖啡豆,按照1:16的比例手工冲泡。”
至于这款“天价”咖啡的定价依据,店员称,其采用的是今年巴拿马最佳咖啡豆大赛(BOP)的冠军咖啡豆,相关介绍贴在咖啡馆的墙上。
△店员介绍说,每一杯价值6200元的咖啡,都是采用本次咖啡豆大赛的冠军豆制作的。
那么,冠军咖啡豆的成本价是多少呢?据公开报道,今年这款咖啡豆全球产量约为25公斤,每公斤售价约为1万美元。按照一杯咖啡用20克豆子计算,考虑到烘焙过程中的损耗,这款咖啡豆的成本价约为24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00元。
业内人士指出,1700元只是最基本的成本,考虑到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手续费、关税、物流费、店面租金、人工费、营销费等,品牌方要收取溢价也是可以理解的。“咖啡不是民生品,没有政府指导价,最终价格可以由商家自己决定,只要明码标价,就算是‘天价’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买不买的选择权在消费者手里。”
不过,一线执法人员提醒,“咖啡价格”由商家决定,但要诚信经营。“既然商家说自己用的是BOP冠军豆,就应该向消费者证明这一点。如果不能证明,就涉嫌虚假宣传,市场监管部门可以依法查处。”
事实上,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此前就曾对涉嫌虚假广告的“天价”奶茶开过罚单。当时,上海一家柠檬茶店以每杯300元的价格销售“鱼子酱拇指柠檬茶”,并声称所用原料柠檬每斤价值800元。但经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其原料进货价格分别为每斤150元和每斤60元,远低于所宣称的价格。最终,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20万元罚款。
可见,6200元咖啡的核心不在于价格高低,而是商家是否如实宣传。
那么,这家店的咖啡真的像广告中说的那样,采用的是BOP冠军咖啡豆吗?
该店员解释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到店调查,“相关证件我们已经交给监管部门,目前店里没有复印件,但过几天相关材料到店后,我们就可以拿出来给消费者看。”
“天价”咖啡或许是营销手段,普通产品并不贵
截至发稿,监管部门尚未公布调查结果。不过,多数消费者对咖啡“天价”持淡定态度,“这是商家的营销手段吗?上海的咖啡选择那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选择,喝一杯贵点的咖啡不算什么。”
“和精品茶一样,精品咖啡的定价和溢价与商家的经营策略和消费者的个人选择有关,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取所需’。”白领罗静是一名咖啡爱好者,她会去各个精品咖啡店寻找精品咖啡豆和咖啡师,也和很多咖啡店的老板成为朋友,偶尔也会分享他们的精品咖啡豆。
△上海咖啡店数量全球第一,精品咖啡、大众咖啡选择多样
她表示,上海市场并不缺少高价咖啡,“很多独立咖啡店老板都有‘私藏咖啡’,包括各种大赛获奖的咖啡豆,价格不菲,每杯几百甚至几千元的也不少见。但这种咖啡往往只与熟客分享,是店主与顾客作为咖啡爱好者的一种交流。大家在意的不是价格,而是享受一杯风味独特的咖啡,这种满足感很难用金钱来衡量。”她觉得,商家以每杯6200元的价格公开售卖咖啡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目的不是为了卖出一定数量的咖啡,而是想用这种咖啡吸引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
△工作日的下午,售卖“昂贵咖啡”的店铺不断人头攒动,但并不拥挤。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情况也确实如此——无论是线上的分享帖,还是线下的购买者,不少人都是冲着“6200元的咖啡”而来。事实上,商家售卖的咖啡并非都是高端的:普通杯装咖啡售价在40元以下,而根据咖啡豆产地和等级制作的手冲咖啡售价更高,从每杯88元到688元不等。
采访中,消费者陈先生坦言,自己来这里就是冲着这里的名气来的,“店里能买到冠军豆,说明他们对咖啡豆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就来试试看,而且普通品的价格也不离谱,不妨买一杯试试看。”从点评网站和社交平台上的分享帖来看,大部分消费者选择的是几十元一杯的普通咖啡,也多半是为了“试试看”和“打卡”。
△相关咖啡店的常规咖啡价格并不算离谱
无需为噱头买单,市场选择多多
对商家的营销不以为然的消费者也不少。该店附近至少有10家咖啡店,产品价格从每杯9.9元到三四十元不等。工作日下午,不少咖啡店门前都排满了顾客。
在一家咖啡店门口,上班族黄女士选择了一杯标价15元的美式咖啡,按照店规,因为自带杯子,还能再优惠5元。“10元一杯现磨咖啡很划算,我对咖啡豆的要求没那么高,就算喝‘冠军豆’也未必尝出其中的奥妙。”黄女士认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即便知道附近有一家“天价”的咖啡店,她也没兴趣“打卡”。“对我来说,咖啡就是下午工作的‘救命水’,不会为了噱头买单。”
△ 自带杯子享优惠是上海多家咖啡店推出的环保行动
“上海的咖啡文化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选择丰富,6000多元一杯的咖啡或许不错,但9.9元一杯的咖啡也很香。”同为上班族的李先生熟练地打开手机小程序,领到咖啡店的优惠券,以9.9元的价格买了一杯当季新品“圣诞烤布丁拿铁”。 “上海的咖啡市场竞争很激烈,即便是平价产品,他们不仅要经常有新品,还要强调自己的咖啡豆独一无二,否则留不住消费者。”
△即便是9.9元的咖啡,也会不断推出新品,强调自家咖啡豆的特色
在一家连锁咖啡店,一位店员坦言,即便是连锁品牌的流水线产品,也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的商家提供不同的咖啡豆、烘焙度、萃取方式,支持个性化选择。除了成品咖啡,很多门店还售卖各种口味的咖啡豆,经常更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不同口味的咖啡豆可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在中心城区拥有一家独立咖啡店的吴先生坦言:“上海的咖啡市场足够大,一家商家的一次营销活动不会改变上海咖啡市场的整体格局。多样的选择、多样的定价一直是上海市场的主旋律,吸引着从业者和消费者。”
他分析称,在上海咖啡市场,连锁店有自己的玩法,独立咖啡店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连锁店有规模优势,但也面临运营成本高、竞争激烈等问题。对于独立咖啡店来说,在‘体量’上无法与连锁品牌抗衡,但有机会积累自己的固定客群。而且独立咖啡店在咖啡豆的选择、口味的更新上,可以比连锁品牌更灵活,有自己的优势。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咖啡店都在建设自己的社区,这已经形成了上海咖啡文化的魅力。咖啡‘天价’只是一个插曲,大家不要太过关注,也不要过度解读。”
△在上海,各类咖啡馆构成了多元的咖啡文化